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和苹果相同的外观设计做工如何?倍思100W USB-C编织数据线拆解

cac55 2024-10-20 04:16 18 浏览 0 评论

前言

倍思推出了一款支持100W功率传输的USB-C数据线,这款数据线采用白色编织线身,USB-C端子采用白色塑料外壳,整体为白色配色,外观设计非常简约。

这款数据线长度为2米,支持USB2.0数据传输,特别适合用于电脑和手机以及大功率移动电源快充使用。下面充电头网就带来倍思这款USB-C数据线的拆解,一起看看内部的做工和用料。

倍思USB-C编织数据线开箱

包装盒正面印有Baseus品牌、100W、产品外观以及名称。

背面印有产品多语言详细描述以及认证标识等。

包装内含数据线、使用说明书、保修卡以及卡通贴纸。

倍思100W编织数据线通体白色,使用魔术扎带捆扎整理,但直观印象是比此前拆解的1米版本缠绕的圈数要多不少。

线材两端线头采用白色塑料外壳,表面大部分区域主要是磨砂工艺处理,末端边缘亮面设计,两种工艺撞色进行点缀。

USB-C公头内部为满PIN设计。

线头白色外壳上注塑压印Baseus品牌。

线头末端和线身交界处无网尾设计。

线身外被编织结实紧密,可以很好保护线材抗拉抗弯折。

实测倍思这款编织数据线长度为2米。

线身直径为3.69mm。

另外测得线材重量约为49g。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3C测得线缆带有E-Marker芯片,电力传输能力为20V5A,数据传输能力为USB 2.0。

压降测试方面,11个档位下的测试数据结果如上表。

绘制出柱状图,可以清楚看出,压降差值最大的档位为20V5A的1.03V,差值最低的档位为5V1A、9V1A、12V1A、15V1A、20V1A的0.2V。

最后使用这款数据线搭配充电器给苹果MacBook Pro充电,实测充电功率为18.59V 4.64A 86.28W。

倍思USB-C编织数据线拆解

看完了倍思这款数据线的开箱和展示,下面就进行拆解,一起看看线缆内部的用料情况。

首先使用切割机切开USB-C端子外壳,内部为注塑填充。

清理掉USB-C端子的注塑。

小板一面焊接正负极线芯,CC线芯和USB2.0数据线。

小板一面没有焊接E-Marker芯片。

线缆编织外皮采用金属环扎紧。

线缆焊接到端子小板上。

使用切割机切开另一侧的USB-C端子,继续进行拆解。

清理掉端子小板表面的封胶,线缆焊接到端子小板上。

清理掉USB-C端子的注塑,小板一面焊接正负极线芯,CC线芯和USB2.0数据线。

端子小板另一面焊接一颗E-Marker芯片。

线缆编织外皮同样采用金属环扎紧。

E-Marker芯片来自英集芯,型号IP2133,是一款支持USB Type-C 2.1标准和PD3.1规范的USB Type-C线缆电子标签芯片,为USB-C线缆提供完整的E-Marker芯片解决方案。英集芯IP2133通过了USB-IF PD3.1认证,TID:7106,支持USB3.2全功能线缆应用。

IP2133内部集成VCONN二极管,集成Ra电阻,芯片支持数据烧写和烧写保护,支持锁定数据。芯片支持2.7-5.75V工作电压,VCONN和CC引脚支持28V耐压,采用DFN2*2-6L和DFN2*2-8L封装,适用于USB-C被动线,EPR和全功能线缆应用。

英集芯 IP2133 资料信息。

将数据线剪开观察截面,最外层白色编织线采用加捻设计,剪断线缆也没有松散。

截面可以看到八条带有绝缘皮的线芯,其中两条红色线芯为正极电力线芯,蓝色为CC线芯,黄色为VCONN线芯,白绿为USB2.0线芯,负极为两条半透明外皮的线芯。

在编织层内部是白色线缆外皮。

白色线芯内部是电力线芯和数据线芯。

线缆内部线芯一览,依次为编织外皮,塑料外皮,电力线芯和数据线芯以及抗拉线等。下面就开始详细介绍线缆内部线芯设计。

两条正极红色电力线芯特写,内部为镀锡铜线。

用于USB2.0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绿色为D+线芯,内部设有抗拉线。

用于USB2.0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白色为D-线芯,内部设有抗拉线。

蓝色CC线内部设有抗拉线。

黄色VCONN线缆内部设有抗拉线。

负极电力线芯采用半透明外皮。

线缆内部填充的抗拉线特写。

全部拆解一览,来张全家福。

充电头网拆解总结

倍思这款USB-C快充线支持100W充电功率,线缆采用编织线身,塑料端子外壳,美观时尚。塑料端子外壳标注倍思品牌,端子内部为橙色胶芯,表示支持快充。数据线长度为2米,支持USB2.0数据传输,非常适合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大功率移动电源充电使用。

充电头网通过拆解了解到,倍思这款100W数据线端子采用注胶工艺,外壳内部整体注胶填充,增加强度。内部采用双线并联,降低电阻,并采用英集芯IP2133 E-Marker芯片用于线缆传输能力标记,芯片外围元件精简,功能全面,适配多种USB-C线缆使用。

相关推荐

Mac电脑强制删除任何软件方法-含自启动应用

对于打工者来说,进入企业上班使用的电脑大概率是会被监控起来,比如各种流行的数据防泄漏DLP,奇安信天擎,甚至360安全卫士,这些安全软件你想卸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卸载后它自己又安装回来了,并且还在你不...

Linux基础知识 | 文件与目录大全讲解

1.linux文件权限与目录配置1.文件属性Linux一般将文件可存取的身份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且三种身份各read/write/execute等权限文...

文件保护不妥协:2025 年 10 款顶级加密工具推荐

数据安全无小事,2025年这10款加密工具凭借独特功能脱颖而出,从个人到企业场景全覆盖,第一款为Ping32,其余为国外英文软件。1.Ping32企业级加密核心工具,支持200+文件格...

省心省力 一个软件搞定系统维护_省心安装在哪里能找到

◆系统类似于我们居住的房间,需要经常打理才能保持清洁、高效。虽然它本身也自带一些清理和优化的工具,但借助于好用的第三方工具来执行这方面的任务,会更让人省心省力。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款集多项功能于一身...

JAVA程序员常用的几个工具类_java程序员一般用什么软件写程序

好的工具做起事来常常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个开发中常用到的工具类,收藏一下,也许后面真的会用到。字符串处理: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isBlank(Char...

手工解决Windows10的若干难题_windows10系统卡顿怎么解决

【电脑报在线】很多朋友已经开始使用Win10,估计还只是测试版本的原因,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介绍解决一些解决难题的技巧。技巧1:让ProjectSpartan“重归正途”从10074...

System32文件夹千万不能删除,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C:\Windows\System32目录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重要的系统文件存储在该目录中。网上的一些恶作剧者可能会告诉你删除它,但你不应该尝试去操作,如果你尝试的话,我们会告诉你会发...

Windows.old 文件夹:系统备份的解析与安全删除指南

Windows.old是Windows系统升级(如Win10升Win11)或重装时,系统自动在C盘创建的备份文件夹,其核心作用是保留旧系统的文件、程序与配置,为“回退旧系统”提供保...

遇到疑难杂症?Windows 10回收站问题巧解决

回收站是Windows10的一个重要组件。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论回收站里有没有文件,都显示同一个图标,让人无法判别回收站的空和满的真实情况;没有了像Windows7...

卸载软件怎么彻底删掉?简单几个步骤彻底卸载,电脑小白看过来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安装一些软件程序,但随着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下载安装新的程序,这时就需要将旧的一些软件程序进行卸载。但是卸载软件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多小伙伴们表示卸载不...

用不上就删!如何完全卸载OneDrive?

作为Windows10自带的云盘,OneDrive为资料的自动备份和同步提供了方便。然而,从隐私或其他方面考虑,有些人不愿意使用OneDrive。但Windows10本身不提供直接卸载OneDri...

【Linux知识】Linux下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文件夹方法

在Linux下,如果需要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或文件夹,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可以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例如:rm-rf/path/to/directory/*这个命令会递...

清理系统不用第三方工具_清理系统垃圾用什么软件

清理优化系统一定要借助于优化工具吗?其实,手动优化系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系统清理也是一件简单和随心的事。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累赘的文件找到清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小技巧:软件卸载不了?这里办法多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软件程序组中的卸载图标,或利用控制面板中的“程序和功能”模块来卸载软件的。但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利用卸载图标无法卸载软件或者卸载图标干脆丢失找不到了,甚至控制面板中卸载软件的功...

麒麟系统无法删除文件夹_麒麟系统删除文件权限不够

删除文件夹方法例:sudorm-rf文件夹名称。删除文件方法例:sudorm-r文件名包括扩展名。如果没有权限,给文件夹加一下权限再删。加最高权限chmod775文件名加可执行权限...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